战“疫”日记:“没有条件便创造条件,遇到困难便排除万难”

2020-03-02

时间: 2月25日

地点: 武汉市协和医院西院区

记录人:梁启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护士)

 

  我们医疗队入驻协和西院半月有余,病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班职责明了,流程更顺了,还创办了一个高级生命支持单元,从无到有,从散到整,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高级生命支持单元,开放5个床位,收治的均是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基本处于满员状态。这几天的俯卧位通气特别多,但我们曾开过相关学习班,且我有6年的重症(外科ICU)工作经验,对于俯卧位护理操作,我信心满满。


  有人会说,不就是让患者趴着而已嘛,但实际操作起来是困难重重的。病区里这批患者体重多在150-200斤,病房没有类似烧伤科的翻身设备,操作起来连男人都望而却步,况且还要兼顾危重症患者身上特有的错综复杂的“生命管线”。即要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又要保证气管插管深静脉等各种管道妥善固定不滑脱,所以,它既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对于护理而言,防止压疮和俯卧位的气道护理,是重中之重。


  俯卧位通气需维持12小时以上,大多数患者需要维持16小时或20小时。因此必须保护骨突处,尤其头面部、左右髂前上棘、左右锁骨至肩峰。受疫情影响,医院暂时没法提供所需的皮肤保护用品,特殊的翻身床垫、枕头也非常紧缺。没有工具就不干了?中山一人从不轻易放弃!所幸,病区的枕头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弹性,我们就地取材将其作为减压垫。但枕头较大,横贯胸腔、腹腔易造成呼吸甚至部分脏器受累。经多次试验,我们发现枕头可塑性强,将枕头对折,调整成合适的大小和形状后,垫在患者骨突处,可以确保患者体位舒适,受压部位均匀。



       科室枕头        对折后枕头


  头面部不仅涉及压疮问题,还要做好气管插管、胃管的护理。起初使用常规枕头减少受压,但我们马上发现病人的胃管、气管插管仍有受压风险,体位也不够舒适,甚至影响病情观察龙英华护长创造性地提议用医疗队发给个人的U型护颈枕替代ICU常用的凹槽枕。使用改良的俯卧位通气道具后患者受压皮肤完好,血氧饱和度及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于是,队友们纷纷贡献出自己的私人护颈枕,为病人保驾护航。


  每一次进行俯卧位通气操作,我们八一战疫勇士队的队员们都与医生齐心协力,高质量完成此项高难度操作。医疗队员们更是一次次排除万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并以俯卧位通气作为主题组织业务查房,录制规范操作视频(梁颖怡队员正进行视频的后期制作),供大家参考学习。




  俯卧位通气在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手段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这是我们建立高级生命支持单元的一个重要思想,一路走来我们也是这样坚持的。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遇到困难就排除万难。中山一院人穿上战袍只知道千方百计救护患者,全心全意守护患者!



整理:张洁、谢凤兰